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小人物大英雄-送報生的故事






自從接下「小人物大英雄」這一個說各行業故事的案子後,「送報生」馬上躍入我腦中。我想起爺爺每天早上一定要看一份報紙的模樣;也想起高中放學回家,會刻意繞到便利商店,在報架前想著要買自由、中時還是聯合的自己。

即使現在,我還是很喜歡看報。喜歡翻閱大大紙張的聲音;喜歡在滿滿文字裡搜尋有趣主題的驚喜;也喜歡探究,為什麼標要這樣下、版面要這樣放、報社的立論與立場到底是什麼?

我幻想著九份山城裡,有不少如我爺爺之輩的老人家,無法就著階梯自由上下,只能憑藉送報生,讓他們有話題可以和左右鄰居一起罵政府、聊八卦;也想像著有和我一樣愛看報的年輕人,一拿到報紙,馬上翻到自己喜歡的副刊、體育或影劇版。

實際田調後發現,山城裡看報、訂報的老人家不多,年輕人更是幾乎不看報(看電視或網路不是更方便?)。但我卻看到另一種送報風景,尤其金九的綿延冬雨和濃霧,更是令我始料未及。

田調三次、實際拍攝五天,我拿起當時潦草寫下的手記。
關鍵字是:溼透、睡不飽、還有長到沒有盡頭的階梯。


Before Day1
10:00 pm 抵達瑞芳火車站租借機車,che冒雨騎車,恬開車上九份。
11:00 pm 抵達九份民宿,洗澡、準備拍攝器材。
1:00   am 睡覺
2:30   am 起床去瑞芳車站

Day 1 跟著倪媽去送報
整晚,下雨的滴答聲灌滿整個房間,我倆就像住在水缸裡的兩隻金魚,在迷濛的雨聲與不時閃過的派報身影中,鬧鐘響起。

跟著倪媽從金瓜石頭走到金瓜石尾,雨水持續飄到鏡頭上,傑用早已濕透的布越擦越模糊(後來學聰明,改用氣球噴。)又上又下的階梯、陡坡,我得一手拿傘,一手拿安全帽,不時還得空出一隻手打燈,或搬著我覺得重到不行的腳架。

學著適應當record鍵按下,以一、兩個問題,讓倪媽自然、生動的說出腦中一連串的想法與感覺(就像預訪時,她說了好多精采的故事一樣。)也學著適應當che架腳架,設定攝影機的長長時間裡,活絡氣氛,卻又得技巧的不談重點,以免實際拍攝時,倪媽說的煩膩。

從黑夜走到白晝,最後一站勸濟堂的拜拜畫面拍完後,已經早上十一點。我們淋雨騎回民宿,洗過熱水澡,嗑了兩碗泡麵後便倒頭大睡。下午四點起床,開車回台北拿go-pro(攝影機),又再度回到勸濟堂拍夜景。

再次看到床時,已經是晚上12點的事了。

Day2
2:30 am起床
3:30 am到倪爸家,拍倪爸拜拜與出門畫面

今天跟著倪爸,雨時下時停,但比起昨天已好上很多。che更具機動性,我拿起腳架來也順手不少,而且倪爸整個超有sense,不但講話吸引人,當我們想拍攝其他角度請他再做一次動作時,他也都配合並且做的自然。不像跟著倪媽得全程爬上爬下,倪爸是開車到定點後才下車走路送報,坐車的過程可以休息,但腦袋還是不得停的,得隨時保持倪爸動能,同他聊天。

平常八點多送完九點就可以回到家的倪爸,今天竟被我們拖到下午一點才回家,從早上起床後即未進食的他,笑說自己很耐操。

我則是在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後,就坐在車裡睡著了。

2:00 pm 入睡
6:40 pm  起床
7:00 pm  和che討論隔天拍攝細節
8:00 pm  去張大哥家,和他確認、溝通明日的送報路線
10:10 pm 吃晚餐
11:00 pm 整理器材
12:00 am 入睡

Day 3
半夜三點,鬧鐘響起,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喊累。今天要跟著張大哥騎車送報,我們得扛著攝影機騎在後頭。上次預訪時跟著走過一次,濃霧、陡坡、連續幾個大轉彎、加上濕滑路面,連很會騎車的che騎起來都膽顫心驚。

於是che說,這樣連續睡不飽好危險,我們今天先不騎車拍好不好?撥了通電話給張大哥,我們決定先睡覺,等天亮再出去拍空景。

白天拍攝時,雨仍下個不停,每天都乾乾的出去,濕濕的回來,我都快忘記沒下雨的九份、金瓜石長什麼模樣。我幫che撐傘到昇平戲院拍觀光客。好久沒坐下來好好吃飯的我們,也趁機到茶館吃了頓飯,然後繼續和冬天金九的空景奮鬥。

晚上去拍張大哥、張大嫂跳國標舞(因片長關係,這段後來沒用上。)即使我們很低調,攝影機也一直沒啟動,但知道有電視台來拍,不少人還是對他們另眼看待。不尋常的詭異氣氛充斥著,彷彿原本平等的大家有人突然冒出頭來。

自開始拍攝後,我不時感覺到攝影機的干擾。做文字採訪時,只要營造出舒服的環境,便很容易和對方閒話家常,問出深刻的問題或答案。但攝影機這個龐然大物,卻好像一直在提醒著被攝者:你所有的一切都會被記錄下來呦。因此,說起話來會特別的小心、專注,有些人甚至會表現出專業受訪者的樣子。

因此,卸除被攝者心防需要更多的時間。沒太多時間的我們,在簡單拍攝幾個鏡頭後便離開,趕赴火車站,等著拍行李火車入站。

Day4 、Day5 跟著張大哥騎車送報

這兩天,手記裡竟沒有寫下任何字句(是累壞了吧。)我依稀記得雨水飄到臉上的感覺,不停上下摩托車的感覺、走過漁港、海邊、墳場的感覺、不時得趕到下一個送報點的感覺......。

凌晨到早上拍送報,中午到下午睡覺,晚上分別到張大哥和倪爸/媽家拍攝家人對他們送報的感受。同樣沒有太多時間讓家人們「習慣」攝影機,但花一、兩小時聊天,聽孩子說起從小看父母送報的心疼與感恩,仍然非常感動。

當問起倪爸/媽的小兒子阿維,你覺得父母送報最辛苦的是什麼?他收起一貫的調皮語氣,很認真、感性的說:

「我覺得最辛苦的是下雨天,他跟送貨不一樣,送貨是你開到這家門口,貨丟了走人,屁股拍拍沒事。送報紙不是,送報紙是你要扛著一袋報紙,雖然可能是十幾、二十份的報紙,可是你要從甲地走到乙地,再從乙到走到丙地,再從丙地走回甲地。送錯沒打緊,重點是你不能讓報紙濕掉。你濕了,你也沒有辦法拿一份報紙還人家,因為就是濕了,你可能送第一趟的時候已經補了,送第二趟你就沒有報紙可以補......。」

這些我很喜歡的家庭片段,最後都因片長而無法放入。但或許這就是這份工作最過癮的地方:你所感受到的,永遠比真正創作出來的還多。

結束時,我們帶著11小時的素材回台北。
然後開始感冒、休息,整理毛片......。


後記
腳本寫完那天,我在facebook落下一段文字:

在家宅了六天,拼了命的寫腳本。邊看毛片邊做場記還得邊打可用的逐字稿;邊看畫面邊聽聲音還得一併抓場景想結構。有時喜歡這個畫面,聲音卻不行;有時主角說的好,鏡頭卻都是雨珠。有時聲音、畫面都好,前後鏡頭的時空卻不搭。以為一切都完美時,卻發現:媽啊!連拍五天,主角的穿著竟然不連戲!終於,什麼都好,製作人又看著稿子說:來來來,給我一個強一
點的結尾。

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當下感覺到的,並不等於全部。所有的所有,都得關在房裡,看著你以為會跟他糾纏一輩子的毛片,把影像看進去、聲音聽進去、情緒讀進去,才能點石成金。大部分的時候,我都覺得腦袋、眼睛、時間不夠用。

好在,腳本終於寫完,看著(兼顧到聲音/表情/燈光/衣服/情緒/
結構....)的滿滿文字,我彷彿覺得,整部影片都在我腦中演完了。

因當初一個浪漫想法而決定做這個職業
感謝夥伴che,因你的才華,才讓影像有幾近完美的呈現
也謝謝你的體貼,在我累到腦袋放空,或拿著架趕赴下個拍攝地時,
適時提出許多超棒的問題

雖然最後沒有捕捉到老人家拿報紙的溫馨畫面
不過,有什麼關係呢?
張大哥與倪爸/媽的故事同樣精采

而且,常搞不清楚我在做什麼的母親
終於看懂了我的故事
上一次她看我寫的文章看了好久
這次,我總算用她習慣的方式同她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