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拼一塊土埆厝:土豆人的大地秋遊

2009年10月17日,天氣晴

六點三十分,提前於鬧鐘之前睡醒,早上的西螺老街靜靜的,但不是沒有人煙的那種。這裡的人起得早,不到八點,老街上的店家幾乎都開張了,剃頭店的師傅掃著地、醬油店的阿姨整理著桌子、福興宮的法會準備著,整條街靜靜的,靜靜的運轉著。


帶著當地有名的碗粿,往兵營走去。「歡迎全民偷窺!」的牌子立在入口處,洩漏了這裡的開放與遊戲性格。就在我們左顧右盼,一面尋找兵營對外聯絡人妙妙,一面想要好好看清這地方時,一位男子騎著腳踏車輕快的飛來,圓圓像哈利波特的眼鏡,是朝倉的正字標記,「隨便逛逛唷!」他微笑的說著。

是啊!這裡沒有什麼「一定要怎麼樣」的做工需知或進場流程,也不會有什麼「請跟我來」的空間解說或環境介紹人員,這兒就是一個開放空間,開放給所有人依著自己的感受去發掘、體會。

在苦苓樹下和著清風、陽光、談笑聲,用完了李媽媽和妙妙準備的澎湃早餐後,準備上工了!這是「城市俗」的我的第一次,我都和在台北的朋友說:「我要去蓋房子,蓋一間來自於自然的房子」。

撿石頭的時候,只要用心點,就會發現形狀、觸感、顏色很漂亮的大地之禮,握在掌上,每一顆都很紮實;敲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平日可以快速在電腦前移動的手竟一點都派不上用場,看不下去的稻草先生,教我們把硬土扔向牆,順道發洩情緒的小方法,看著一個個狠勁十足的土塊呼嘯而過,才知道,大家平常的壓力真的不小;砍稻草其實是不需蠻力的,只要一點小技巧,仔細抓好刀子與切板的角度就會有不錯的成果;踩土的時候,平常裝在鞋裡,除了走路不知道還有什麼功能的雙腳,突然敏銳了起來,像個探測器般的仔細感受每一階段土壤質變的細節,從乾到濕到泥濘到黏土,這才發現
原來,土壤是如此的溫潤!

這是一個集體遊戲,也是許多小小故事的集合體,兵營裡來來去去的人們,接力完成這一塊又一塊的土磚。我彷彿看到了由一張張小圖合起的大幅馬賽克拼圖,近看,每一塊都是完整照片,遠看,又是另一道美麗的風景。

土埆厝、土埆厝,我們來玩一個土埆厝
土埆厝、土埆厝,我們來蓋一間土埆厝……
當大夥兒圍著圈圈踩土的時候,不自覺的唱起了這首土埆厝之歌
回來台北兩天了,只要腦袋空著的時候,旋律也會很自然的湧上
好久沒有這樣跟朋友牽起手唱歌了,好像回到小時候,那個單純的年代。

今年秋天,土豆人在西螺,帶回了屬於我們感動,也留下了汗水後的成果。
我們都是一顆小種子,推動著,土埆厝的計畫之輪
也期待著,顆顆土磚後的大地之屋。

註:土豆人是【台灣青年創新智庫協會】底下的讀書會,每個星期五晚上,讀書會的成員會一起閱讀和【土地】(土)、【農作物】(豆)、【社會關係】(人)有關的書籍。讀書會已持續一年有餘,讀書會前,大家會一起動手做菜,享受用手觸摸食材,製作晚餐的過程,並會不時舉辦出遊體驗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