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古都台南之二

距離上次回台南,已經又隔了兩、三個禮拜了,記憶雖已逐漸模糊,但感覺卻是清晰的,往後的每一次回台南,都希望能像這次一樣,充滿享受。

「草祭」是四月份才新開幕的二手書店,在孔廟對面,隔著幾間店就到了同樣頗具特色的「窄門咖啡」,草祭的門面乍看之下和一般的書店沒什麼不同,進了裡面,才發現別有洞天,他有一整面的書牆,從地下室延伸到二樓,滿滿的外文書,擺著大型的爬梯,單看那片牆,很有英式博物館的味道,彷彿所有的智慧,都蘊藏在那安靜的一角。


要進入文史、藝術書區,得先爬下樓梯,再往上行,一個挖空的設計,保留了原本老房子的質地,也成了專屬的展覽空間;商業書籍和文史書籍的隔空相望,也標示著書的不同個性與屬性,整間店的裝潢、擺設很有品味,應該是全台灣最漂亮、最有特色的二手書店了,可惜,剛開幕,書籍還不夠多,或許待更多的軟體裝載其中,才能凸顯其書店的身份與大氣。

對面的孔廟文化園區,早已和旁邊的忠義國小連成一氣,圍牆全都打掉,整個學校看上去開闊又富有古意,忠義國小禮堂據說還是個三級古蹟,這應該是全台灣唯一有孔廟坐鎮的小學吧!裡面還附設幼稚園,因為沒有圍牆,孔廟和國小成了所有台南人的大公園,也讓走在路上行人的視野得以延伸,而不會因兩旁都是高樓而被框限住。

再往後走,有個從前的山林事務所,現在的山林咖啡廳、中區圖書館與旅客服務中心,同樣是古蹟的活化利用,外頭的夫妻樹還被鐵架扶持著,我驕傲起台南對於老樹的尊重。

山林事務所的不遠處,就是台文館了,以前逛台文館總是匆匆一瞥,印象中,那是個很漂亮的建築物,這次好好的給他逛了一下,光是看其中的一個展覽,就花了我將近一個下午的時間,「台灣文學之展」,介紹了從十九世紀初期一直到日治時代、台灣光復、60年代、80年代的台灣文學運動,再到近期的台灣文學書寫,我這才知道,台語書寫文字經歷了從羅馬到漢羅再到現在以漢語為主的變化軌跡。

台南跟我以前的印象越來越不同了!除了成大多了個創意產業研究所外,古都基金會致力於台南古蹟、歷史建物與相關文物的保存,還有許多創意青少年的進駐(或返鄉),讓台南在老建築之外,還多了對文化的尊重意識,年輕人的創意,也越來越顯現。

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活力與創意的城市,期待下次回去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