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女兒父親》:一部混合著親情、時代與各種身分的男人絮語




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 》2012年8月號。

爸爸說。把鼻說。Daddy說。老爸說。嘿,這位大叔,你到底在說什麼啊!!

對,你到底在說什麼!!大女兒嗆完,換小女兒嗆。

平時兩個女兒水火不容,但一遇到老爸,竟就團結一致起來了。陳浩說她們倆個,一個是刀子一個是叉子,他把自己身為父親的處境形容的很貼切:

不管你們吧,刀子碰叉子挺煩人,管你們吧。我就像是你們吵嘴平台上的魚肉,你們合起來對付我,說「哪有姊妹不吵架」,堵得我直憋氣,魚肉生涯很鬱卒

這塊魚肉,年少寫詩,青春正盛時參加黨外雜誌,後轉進電視圈,成為台灣電視圈裡難得一見,擁有滿腹墨水的資深媒體人。平常在工作職場上的叱吒風雲,轉進私領域,頻道一變,氣味完全不同。


 深情幽默的父親形象
《女兒父親》是資深媒體人陳浩寫他與女兒生活點滴的一本書。書中沒有殷殷教誨、深切期許、或錯過女兒成長的悔過告白。他只是很仔細的紀錄了,作為女兒心靈與生活主要照顧者,他們仨的生活況味與拌吵鬥嘴。

在這位工作繁忙,電視圈主管的家裡,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刻板分工、沒有權威十足的嚴父形象、更不可能出現如,爸爸在客廳翹腳,手拿電視遙控器掌控一切的畫面。相反地,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有個圓滾滾肚子的老爸,讓女兒趴在上頭睡覺寫功課的滿足、陪女兒買青春期第一件裙子的心情、看女兒啪啦啪啦在電腦桌前完成兩萬字小說的感動,以及考基測壓力實太大,老爸比女兒還更需透一口氣,硬是在考前帶她們去北海道看雪的浪漫……

陳浩絕對可為「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做最佳代言。整本書,遠在上海工作的母親都是缺席的,他幾乎以不容許任何人進入的方式,娓娓道出一位父親對女兒的各種疼愛,赤裸的讓我們看到父親與女兒相處時各種瑣碎、細膩、不拘小節、沒什麼要緊事兒的感動與滿足。我尤其喜歡看他寫女兒睡覺時的一段:

倆女兒在小Baby時睡覺都像一首詩。變成女生時睡覺則像打油詩,小女兒的尤其熱鬧。她的睡姿是一艘無舵的海盜船,任意橫行,有時三百六十度打旋,半夜常被她打醒,連生氣都不行…… 她如果哪一天睡覺時唱起歌來,我會更想鑽進她的睡眠,探個究竟。

信手拈來,句句深情,讓我們這些身為別人家的女兒正準備跺腳生氣把書放下時,下一頁,他又藏個時代的寓意在裡頭。那天,他和女兒一起進國家戲劇院隨胡德夫唱「美麗島」時,他說:

我片段淺薄的記憶中,李雙澤創作「美麗島」歌的時代,還有《雄獅美術》 、《仙人掌雜誌》 ,當然還有陳達的演唱會、洪通的畫展、數很久才數得完的詩刊詩人、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七等生陳若曦宋澤萊等無數的帶給人們感動的作品……然後然後,反抗政治才出現。然後然後,美麗島。


男人的各種角色
細細讀來,越讀越有滋味。透過孩子,陳浩舉重若輕的寫時代的遞嬗與變化,寫對人事物的感情與體悟,也寫對威權時代的過往與興嘆。這位父親告訴我們,他年少時懷抱理想和希望的年代,三十年來,進步了什麼又失落了什麼?他把微觀的小人小物放在時代的大脈絡裡談,以現在之眼反芻過去,寫女兒,更寫自我的成長與感觸。

當書籍文案多以「新世紀台北城裡最溫馨有趣的父女三人行」定調時,我看到更多的是陳浩以不同身分出發的獨白與辯證。書裡的他,大多是父親,但他總會以各種不經意的姿態,洩露出身為兒子、他人摯友、外省第二代、一個男人等不同角色底下的喃喃絮語。

此種絮語,非耽溺式的自我陳述,而是具有某種階級與時代意識。他寫出了一個男人在各種角色下,襯著時代脈絡的各種想望,也寫出了兩位新新人類女兒不曾有過,卻烙印在他身上,作為外省第二代的認同與焦慮。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不管書寫如何延伸、內容如何擴散,最後的起點與終點,終究回到家人身上。

從《一二三,到台灣》到《女兒父親》,家人一直是陳浩重要的書寫主題。書寫父母遷徙經驗的《一二三,到台灣》,曾是陳浩母親生前最後幾年的枕邊讀物;《女兒父親》則是他寫給女兒的紀念、送給去世父母的禮物、也是一個男人重新看待現下生活與過往歲月時,為自己留下的記錄。

此種混合著親情、時代與各種身分的男人絮語,讓《女兒父親》得以跳脫一般父女親子書曬恩愛的窠臼,而出現一種嶄新的面貌。即使,自己的父親和陳浩一點都不同,但當他把父親的「人味」寫出來時,卻正好可以彌補,我對父親的各種缺漏與空白。透過他的文字,我一步步的對應出父親作為一個男人,他的各種角色與心境。

於是,閱讀便成為一種探索,成為我理解父親的一把迷人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