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南投,風吹起來暖暖的,空氣中有股清新,又偶爾夾雜著草地和牛糞的味道。鄉親、土親、人親,南投的一切,彷彿都滿載著土地與大自然的氣息,在歷經了地震的浩劫餘生,陽光依舊亮麗的撫在這些勇敢又堅持的人民身上。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雖不是921重建後的產物,卻訴說著另一個寓意深遠的傳承故事。當其他同輩的人都外出工作時,旺伯當起了說故事的人,熟稔的介紹著祖父的生平與作品,其幽默的內容,令人會心一笑;而在沒有任何外界資源挹注的情況下,旺伯一人校長兼撞鐘的打點整個園區,也令人看到了他的堅持與辛勞。當他用做工的雙手,比劃著林淵的素人藝術品時,我感受到一股有溫度、庶民式的親情、藝術交會。
「淘米生態村」、「森林紅茶」和「清水溝工作站」,則是地震後人民在土地上找到的新契機,是有別於從前「新」的自我定位;也是從「心」出發的在地關懷。淘米的「Paper Dome」,見證了兩個曾受自然創傷國家間的惺惺相惜與互相扶持;「森林紅茶」裡的堅持有機,不但提供當地人就業機會,找回了老人家們過往採茶的技能,也喚醒了人類對新鮮、健康食材的知覺;因著小溪而得名的「清水溝工作站」,以「社會企業」的方式實行老人食堂,藉由土地和實踐者之間的不斷辯證,讓社區和自己同時產生質變……
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在土地上生根,讓南投不再只是風光明媚、滿佈老人與小孩、或讓觀光客long stay的養老地。他們賦予了這裡更多的可能。台灣這塊小島需要更多元的角色、職業與選擇,年輕人走向土地,從柏油路踏上石子路的旅程,令人期待!這不是跟主流商業價值生活方式的對立,而是一種豐富。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百種面貌,很難在短時間內瞭解,但這兩天的所見、所感,已塞滿我的腦袋,打破了城市裡資訊豐富、萬事方便的迷思。「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段時間,和土地住在一起」。我將「森林紅茶」王大哥妻子的話放在心裡,好像逐漸瞭解了,一直住在城市裡生活的自己,失去了什麼…..
註:每個星期三晚上的「土豆人讀書會」,不只讀書,還會舉辦戶外參訪行程,土,代表土地、豆,代表作物,人,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