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持續做一件事的甜美果實-繪本作家劉旭恭





從前從前,有個皮膚白皙,笑容靦腆的小男孩。每天早上,媽媽會叫小男孩起床,幫他穿衣服,扣釦子。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男孩越長越高,他想「如果哪天,當我長得跟巨人一樣高的時候,媽媽是不是得爬著梯子幫我穿衣服?」

後來,男孩長大了,媽媽當然沒有爬著梯子幫他穿衣服,但長大的男孩卻把這個故事給畫了出來,開啟他進入繪本創作的祕密世界。




從繪本開始的創作人生
這是劉旭恭手做的第一本書-《小Baby》。這本在市面上買不到也幾乎看不到的手做小書,裝載一位繪本作家最初的懵懂與熱情。1996年,正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劉旭恭,利用過年春假,絞盡腦汁的想故事,試節奏。一頁一頁的,孕生出繪本創作的最初。

從小喜歡在課本與計算紙塗鴉畫漫畫的劉旭恭,除了國小上過簡單的兒童美術外,幾乎沒接受過任何正統的繪畫教育。直到考研究所時,為紓解考試壓力,才興起學畫念頭:

「一開始我去台北車站附近的畫室,上去以後,看到好多石膏像,很多很正式的符號,我就放棄了。後來市立美術館有擺攤招生,國畫、水彩都排好多人,只有手製繪本沒人排隊,當時很少人知道繪本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因沒人排隊,我就去上。」

想學畫畫卻不想跟人擠的他,選擇了可親的繪本課,無意間進了陳璐茜老師的門下。他說:「上課很多時候都在聊天,一個禮拜畫一張圖。」因為期末得交作品,加上後來集結眾多陳璐茜老師學生成立的「圖畫書俱樂部」,每年都會舉辦展覽。劉旭恭便以展覽為動力,不管研究所或畢業後的工作再忙,每年都會密集抽出一段時間來創作,至少生產一本書。

其實繪本和單純的畫畫大不相同,繪本得承載故事,且以翻頁來控制節奏。好的繪本背後通常有一個很好的敘事結構,文學性與藝術性也得兼顧。2002年劉旭恭便以《好想吃榴槤》得到台灣繪本界重要獎項-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佳作。



在一邊工作一邊因展覽或比賽創作十一年後,劉旭恭決定辭去工作,做個專職的繪本作家。從「興趣」走向「職業」,中間有過不少掙扎與徬徨。即使辭掉工作不久,劉旭恭即以《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得到幸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但辭職與得獎,看似風光勇敢,卻不是如一般人想像,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海闊天空。相反地,劉旭恭的每一步都走的扎實艱辛,就像繪本裡的人物、構圖與安排,一筆一畫,毫不馬虎。

從建築到土木再到繪本
原本大學想念建築的劉旭恭,因當時不夠理解建築和土木的差別,捨棄離家較遠的成大建築念了交大土木。後來才發現土木著重力學與計算,房子的設計、美感,使用者的需求,與環境的關係全和土木無關。

雖然之後繼續念了研究所,但對建築的憧憬仍舊。退伍後經朋友介紹,帶著自己的繪本去找有名的建築師,探問進入事務所工作的可能。沒想到對方看完後沒有任何表情,只說:「你都已經在做繪本了,幹嘛還來做建築?」

當建築的門關上後,劉旭恭因其土木背景,又陸續去做了工地監工等幾個土木相關的工作。中途還因忘情不了畫畫,跑到體制外,強調靜坐、靈修與簡樸生活的台南沙卡學校,教繪本、當英文老師與校車司機。

中間的來來回回,劉旭恭一直有在想故事,畫繪本,不時接一些插畫案。面對著在土木、繪本間左右徘徊的他,小時候幫他穿衣服的媽媽曾生氣的對他說:「你念研究所都沒有用!」爸爸也說:「如果要畫畫就拿個第一、第二名回來。」

日子一天天的過,轉眼間劉旭恭已過30歲。土木的工作雖然穩定,機會也多,但他問自己以後到底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是要繼續算鋼筋的重量、柱子的粗細、監工自己覺得很醜的房子?還是要去做喜歡的繪本?

恰好此時出版社喜歡劉旭恭繪本裡的一個故事,想找別人來配圖。三十三歲他便表明可以自己來畫,趁著一股「現在不做,什麼時候要來做」的傻勁,把工作辭掉,專職創作。

持續每天的小觀照
辭掉工作,可以每天畫畫的生活有沒有很快樂?劉旭恭搖搖頭說:「辭掉工作的那段時間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樣,其實是很茫然的。你也是有做,可是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這個出版社談,那個出版社談,但都不知道機會是不是真的有。」

尤其當他大量閱讀、自學,發現全世界有名的繪本作家,幾乎99%都是美術科班出身,心就涼了一半。劉旭恭憶起有一次參加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典禮時,把別人作品和自己比較的經驗:

「主辦單位會把得獎作品打在牆上,我看別的得獎者作品都很漂亮,我的就是灰撲撲的。那時覺得心快沈下去,蠻灰心。」

即使如此,劉旭恭仍舊拼命的畫繪本、想故事。而且他說:「我是真正做了專職以後,才發現以前用在畫畫的時間是很少的。原來專職和業餘的心態很不同。專職後,我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與畫畫上,呈現一種心態上的『專業』。」



村上村樹曾在《關於跑步,想說的其實是》裡提到:「『任何刮鬍刀都有哲學。』不管多麼無聊的事,只要每天持續,其中都會產生某種類似觀照的東西吧。」

此種每天做一件事的觀照,讓劉旭恭找到自己的強項:溫暖故事配上旭恭式獨有的質樸畫風,擄獲不少大、小朋友的心。陸續出版了《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小紙船》、《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愛睡覺的小baby》等十多本書,成為多產的繪本作家。

悠遊於大眾與小眾之間
在繪本界已有一定資歷的劉旭恭,對待自己,就像個嚴格的教練。日常起居就像個公務員,扣除演講與教課,不是陪伴家人,就是畫畫想故事。他說:「你不能沉浸在會繪本作家的光環裡,即使出書,那都過去了,還是要想辦法做新的東西,才有可能持續下去,才會成長。」

尤其兒子阿弟,更是劉旭恭的嚴格老師,每天都會抓著爸爸要故事聽,逼得他每天都得編出新的故事來,只要稍有雷同,阿弟就會說:「咦。這個講過囉。啊。這不是跟哪一本書一樣嘛。」


曾有童書編輯形容劉旭恭:「感覺是一個很年輕的孩子,卻有著很老的靈魂。」面對著獨立出版的自由、想像力無限,以及和出版社合作時的限制與要求,這位裝載在年輕面容裡的老靈魂,輕盈的蹦跳於兩者之間。他說:「你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小巨蛋唱歌,有時也要去Pub唱一下。」除了與出版社合作,劉旭恭也做了許多如:火柴書、透明書、階梯書等手工小書。

與其在小眾VS.大眾;獨立出版VS.出版社裡選邊站,劉旭恭彈性的悠遊於兩者之間。「如果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同時有跟大型公司合作的可能,讓東西被更多人看見,也為自己帶來賺錢機會;另一方面,也保持獨立的創作精神,這樣便可以在創作中有一個生存之道。」劉旭恭認真的說。

「當然還有,不要放棄」。他以《橘色的馬》為例,這本原本在出版社放一年多後不了了之的書,在他到處演講與人分享後,被高雄的一位編輯看到去跟文化局提案,最後在畫面裡加上如:壽山猴子、八五大樓等高雄意象後出版。出版後,還榮獲「 2011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成為當年少數獲獎的台灣繪本作家。




劉旭恭說:「如果當時我沒帶著這本書到處演講,我就放在抽屜裡,他就永遠不會被人看見。有的人說加上一些圖很可惜,可是對我來說,如果無損於故事精神,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有什麼不好呢?」

尤其當繪本越做越多,劉旭恭才漸漸發現,繪本之於他正是一種傳承精神。「我以前覺得我的創作都是自己想出來,後來發現我們都很難脫離父母親與生長環境的影響。有人說我的書很溫暖,很幽默,我其實是把父母傳給我的特質傳遞出去。透過這樣去傳承上一代給我的價值觀,慢慢就會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定位,要做什麼樣的人,要把什麼樣的觀念傳達給別人。」


從前從前,有一粒小小種籽,小小種籽長得很慢很慢,當他的朋友都發芽時,他還是小小的一粒種籽。小小種籽好期待春天的到來,當他的朋友都因春天長大時,他還是小小的一粒種籽。小小種籽很想快快長大,可是他卻從來都沒有發過芽。小小種籽拼命地喝水、曬太陽、爬山做運動、甚至偷偷跑去看醫生。

小小種籽好擔心自己永遠長不大,在夜裡默默哭泣,把山都染成了雨的顏色。

有天早上,大家都沒有看到小小種籽,卻發現小小種籽住的房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大到把整間房子給撐破了。

他˙變˙成˙了˙一˙粒˙  大種籽

每個朋友都靠在他的身上,玩耍、微笑、心滿意足。



劉旭恭在《一粒種籽》裡告訴我們,長得比較慢沒關係,只要堅持努力,有天,我們會用自己獨有的方式長大的。

劉旭恭簡介
1973年出生於台北石牌,台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喜歡人和大自然,不吃動物,愛看電影和漫畫,對想故事特別有興趣。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九歌童話選入選。

出版作品
《貝殼化石》
《好想吃榴槤》
《下雨的味道》
《阿公的光屁股》
《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謝謝你,空中小姐》
《一粒種籽》
《小紙船》
《到烏龜國去》
《大家來送禮》
《五百羅漢交通平安》
《 愛睡覺的小Baby
《橘色的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