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日趨嚴重,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似乎被賦予了特別的期待,許多國家與團體紛紛祭出抗暖化、減少二氧化碳的活動或小撇步,希望以此為引子,提醒大家尊重自然、節約能源。
在苗栗華陶窯,今天也舉辦了一個「素心齋記者會」,為了抗暖化,也為了讓動物有歇息的機會,選在「世界地球日」當天,連續一個月的時間,華陶窯所有員工如素,並在這個春末夏初的美麗時節裡,由相思廚(華陶窯餐廳)推出一系列的素菜,總舖師祺豐不但在全台三十六個鄉鎮裡,嚴選食材,擺盤也特別講究,都用柴燒陶器為食器,將素菜裝載於用土地做成的陶器內,其中的幾道菜還有植物一同加入擺飾,從前菜、主餐到最後的收尾精心設計,不添加任何調味料,清淡爽口,吃食物原味。
消費者意識似乎越來越重要,在消費的剎那,除了購買東西,也想要知道東西的來源、產製的過程、背後的故事......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到消費倫理的議題,利用消費來展現自己的價值觀,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平交易」、「生產履歷」、「故事行銷」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消費者想要知道自己所花出去的每一分錢用在哪裡?幫助了哪些人?背後有什麼意義?中間有沒有層層剝削或血汗工廠的影子?
食物的消費意識便在於,強調有機、重視有無農藥殘留、關注生產履歷、瞭解食材是否為當地、當令......有機是對大自然與人類的一種尊重,慣用農藥的農耕方式,不但對土地造成傷害、對食用者的身體造成危機、對生產者而言,更是一個無形的殺手,許多農夫,即是在長期使用農藥下,導致肝癌。而當地、當令的食材,最新鮮甜美,不用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就可以吃到食物最原始的味道,修護身體和心靈健康,在減少由外地運送過程的長途跋涉中,也相對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當令當季的食物,不但是上天的智慧(不同時節所盛產的蔬果,吃對時間對身體正好),也是名副其實的減碳食物。
常聽見某些異國料理師傅強調,他們的餐廳食材、醬料都是由國外原裝進口,似乎顯得比較道地、或是高級?真的很讓人懷疑,食物坐了幾天的飛機或船,真能夠有多鮮美?還不是得靠低溫冷凍技術
與其這麼麻煩並浪費資源,還不如轉一下腦袋,吃台灣當地食物,既便宜又環保,也是對在這塊土地裡默默耕耘者的一種致敬,支持台灣在地產業。
當吃東西再也不只是吃飽,而是吃他的鮮美、內容、故事、文化、甚至是土地之情時,咬下的那一口,就會有種飽滿的感受,就像我今天在在華陶窯吃的食物一樣,原來,不加醬料的苜蓿芽,吃起來也可以那麼的清雅。
4 個月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