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所陸續放榜,放榜與考試交錯著,牽動著許多考生的心,已經確定考上的,可以有比較大的自主權決定,是否要繼續完成這趟艱辛的旅程,還未考上的,慶幸自己還有多一點的機會。
這是一個學歷氾濫的年代!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考研究所?而真正知道的,卻得面對著比以往更大的競爭,現在的我們,必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對更多的競爭與要求,才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隨著距離台大放榜時間的接近,Che越顯得侷促不安,或是說整個家庭都為了他而緊張著,先是媽媽打電話來急著問:有沒有提早公布?再來是che自己惶惶不安的,請朋友上網幫忙查,確定網路沒有,再直接的打到總務處去詢問,當然,得到和簡章內同樣的官方答案:四月九日中午12點放榜。
我瞭解che甚或整個家庭的心情,從小到大,不是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成績」而努力嗎?要獲得認同的方法便是,取得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出社會前,考個好成績、念個好學校、出社會後,找到大公司,作個體面工作,這就是人生!大部分的人都是在這樣的邏輯下長大,並終其一生的遵循。
沒有什麼好與壞的問題,只是,世界不應該只有一種顏色?
任何考試的放榜,其實都是一種蠻橫的分類,錄取最後一名和落榜第一名之間的分數可能只有極小的落差,這種落差可能根本不足以分辨兩者的優劣,卻在學校機器的強勢與權威底下,野蠻的將兩者一分為二,分成「考上」和「沒考上」兩個世界---兩者之間的模糊被忽略,過程更被遺忘,就像吃角子老虎,只能接受一番兩瞪眼的結果。
除非是絕對的優秀,或是絕對的打混,否則在中間的許多人,真的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那零點幾分甚至五、六分的差距,在老師自由心證的閱卷下,一個機緣、一個念頭、甚或不同的人批閱,結果就有可能不同,大學指考裡,一題選擇題的猜對與否,可能就會在第一、第二志願間遊走,即使考試有極大的公平性,但那公平卻是一種相對的公平,是相較於其他方式之下可能的最好選擇,不是絕對的無缺點與公正。
瘋狂的是,這卻是社會長久以來信奉的價值,即使深知其中的道理,理解名次與放榜間的模糊地帶,卻還是難以讓人不沈溺在如此的遊戲規則中。然而,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父母,卻可以先建設好自己,如此才有餘力可以面對得知結果後高興或是難過的他們。
只要努力過,問心無愧,世界很多的事情本就不是自己可掌握的,放寬心,看穿了世界運作的邏輯後,沒上的,只要在準備的過程裡有所獲得就值得了,可能你就是那個落榜第一名,只是,被制度給犧牲了。
只要好好充實自己,機會有一天會剛好來到這裡的(就像錄取最後一名可能就是剛好機會來的時候一樣),遠離這個瘋狂的世界,不隨之起舞,好好作自己,世界,應該要有多一點色彩,當只有紅色或黑色時,點不一樣的粉或黃吧!!
think different!!
4 個月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